第七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完美落幕

作者: 时间:2020-05-18 点击数:

    6月22日,在哈尔滨友谊宫,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云集一堂,在由我校外国语学院和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CAFIC & IAICS 2007 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会议)上,共同探讨当今社会中文化与交际、全球化与多元化和本土化等的热点问题。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多元化、和谐和跨文化交际”。开幕式由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桂芝主持,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我校外国语学院教授贾玉新致开幕词,我校副校长周玉,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辛宝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孙玉、高教出版社外语分社副社长周龙分别致辞祝贺这一学术盛会的召开,并充分肯定了本届学术会议对促进中国和国际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学术意义,以及对新世纪变革时期国际大家庭中跨文化交流的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据会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本届大会无论是在特邀专家的知名度、与会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分布,还是提交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或是提交论文所涉猎课题的广度与深度都达到了两个学会历届会议的最大规模和最高水平,是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研究历史性的突破。出席本届大会并作主旨发言的世界知名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专家有俄罗斯应用语言学会创建人和主席、莫斯科列莫洛索夫国立大学外语与文化学院创建人和院长Svetlana G. Ter-Minasova,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主席、日本著名跨文化交际专家和外语教学专家Nobuyuki Honna,国际跨文化交际著名学者、跨文化交际学创始人之一麦克尔.普罗斯,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著名跨文化交际学专家贾玉新,上海外语大学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心主任史蒂夫,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 学院院长孙有中,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理事、美国知名交际学者布鲁克斯·希尔等。
   会议历时3天,于6月24日结束。据悉大会共收到提交论文780 篇,其中国内 540篇,其他国家和地区240篇。会议期间,有来自30多个国家500多位中外学者在70多个分论坛上发言,分享他们对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思考与成果。
   知名专家主旨发言和各分论坛的发言主要围绕交际与全球化、跨文化适应、文化身份与多样性、和谐与多样性、文化价值观及其演变、跨文化医患交流、跨文化商务交流、跨文化交际研究方法论、跨文化言语/非言语交际、跨文化群体/组织交流、冲突与协商、信息技术与文化、媒体与文化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等主题。    
   本届会议充分体现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跨学科、跨文化的特色,许多代表是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跨文化交际学术会议,他们认为本届会议为中外学者的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对主办方的各项工作表示感谢。近30名俄罗斯学者首次参加跨文化交际学会主办的会议,她们对成为国际学会的会员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她们的加入无疑会为国际学会带来了新的活力,而他们的发言也为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的新的视角和课题。
   据介绍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跨文化交际研究是一门新兴学科,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20世纪80年代,我国专家学者把这门学科介绍到中国。会议的主办方之一我校外国语学院在创建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学科、丰富和推动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促进中外跨文化交际学者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担任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学会的主任理事、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长贾玉新教授的带动下,我校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在此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始终走在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前沿,成果丰富,影响广泛。本届会议上我校外国语学院还将其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文集赠送给了与会代表,再次展现了他们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1995年,首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国际跨文化交际学术研讨会会在我校召开,并宣布成立了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CAFIC)。这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第二次举办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和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的联合国际学术会议。  
   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我校外国语学院成功组织和承办了数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推动了国内外跨文化交际学者的交流,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1995年我校外语系主办了首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讨会暨第五届国际跨文化交际研讨会,参会200多名学者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首次的合作与融合,在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998年联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麦克卢汉国际研究中心主办了媒介效应国际研讨会,哈工大教师的媒介研究涉及汉字、电视、电话、建筑等多种媒体,受到与会国内外学者,特别是麦克卢汉研究中心的国际一流媒介研究专家的高度评价,数篇论文被刊登在该研究中心的刊物McLuhan Studies上。此次会议体现的跨文化研究视野在麦克卢汉国际研究中心产生了历史性的突破。2004年初哈尔滨工业大学再次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一届语言、文化和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在会议的规模、内容和主办工作等多方面给与会的国内外学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我校外国语学院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的突出成绩和对国内外跨文化交际学会的贡献,2005年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和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经理事会讨论,分别推举哈工大外国语学院于2007年6月再次承办两个学会联合的学术研讨会。


背景介绍
跨文化交际研究

   跨文化交际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门边缘学科,由于全球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需要,而在美国及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并发展成为一门以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多学科为基础、以研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文化、语言、交际行为之间的互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独立的应用学科,对加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从事外事翻译、外交、外贸、旅游、外语教学、文化交流等工作与研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
   本届会议的发起单位之一(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IAICS),为民间的国际性学术组织,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Trinity University,是拥有众多成员、研究范围广泛、学术交流深入、影响大并且充满活力的国际性学术组织。该学会的会刊已成为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学术期刊。学会学术活动的中心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学科地多角度多层面地研究和揭示人际交往的模式,提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自身和彼此的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和谐发展与进步。该学会自1986年以来先后在北美、亚洲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主办了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研讨会,2003年前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自200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到目前为止该学会已在中国海内外举办了4届国际会议:台湾国立中正大学(1991),哈尔滨工业大学(1995),香港浸会大学(2001),台湾中国文化大学(2005)。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  
   本届会议的另一发起单位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China Associ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FIC)于1995年在由我校外语系主办的第五届国际跨文化交际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国际跨文化交际研讨会上成立。这一学术盛会的召开和学会的成立开创了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纪元,也标志着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新的里程碑。该学会为民间的全国性学术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促使我国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研究逐步走上正轨,并形成了目前的繁荣局面,从初期对西方学者理论研究的学习、介绍和传播,发展到今日大批学者对跨文化交际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和探索,中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已经进入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距离逐渐缩小,出现了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
   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以英/外语教学界为研究的主体,对推动和促进外语教学与研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国内多个外语院系开设了相关课程,出版了大量的、以中国学者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为特色的论文和著作。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的会员为高校外语教师,主要理事有胡文仲(北京外国语大学, 名誉会长)、贾玉新(哈尔滨工业大学, 现任会长)、 孙有中(北京外国语大学)、 胡庚申(清华大学)、罗选民(清华大学)、顾嘉组(南京师范大学)、许力生(浙江大学)、林大津(福建师范大学)、颜静兰(华东师范大学)等。  

哈工大外国语学院跨文化交际研究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在开创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丰富和推动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促进中外跨文化交际学者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的创始单位,在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历史上开创了先河。在贾玉新教授和语言文化研究所的带动下,我校外国语学院的教师在此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方面始终走在国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前沿,成果丰富,影响广泛,现已形成了一个具有比较坚实理论基础、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跨文化交际科研和教学队伍。我校外国语学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设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形成了自己的教材教学体系,培养了大批具有跨文化思想的人才,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贾玉新教授是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学会的主任理事,曾担任该学会的副会长和会长;曾任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副会长,现任该学会会长,为此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两次被该学会授予特殊成就奖。学会的秘书处自2007年3月起设在我校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很多教师是中国和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的会员,他们积极参与了国内和国际跨文化交际研究会的大量研究活动,先后参加在美国、日本、台湾、香港、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举行的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教师有达数十人次,在国际学刊和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达100多篇,并连续两次在IAICS年会上参加和组织了由贾玉新教授与美国学者共同主持的题为 Miscommunica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和 Face and Facework: East vs. West 的专题讨论,充分展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水平。这些研究的课题既有学科建设、理论架构,也有跨文化交际实践研究;既突出跨学科、多文化、多视角的方法与探索,也注重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我校国语学院在语言文化与交际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受到海内外学者的瞩目。贾玉新和部分学者的论著在海内外出版,被多次引用,并在海内外的一些相关院校列为教材或教学参考文献。为纪念本届会议的召开、宣传推广外国语学院的研究成果和促进中外学者的交流,外国语学院出版了《跨文化交际探索与研究》一书,其中收录了我校钱国语学院教师近几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关于语言文化与交际研究的50篇论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外语教学工作者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与探索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与思考。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近30年来我国在此领域研究和发展历程的缩影,更是此学科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印证。

1

2

3

4

5

大会现场

6

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桂芝主持开幕式

7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我校外国语学院教授贾玉新致开幕词

                                        8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