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7日至29日,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多语种国际化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大连外国语大学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主办,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承办,《外语与外语教学》、《东北亚外语研究》、《语言教育》、《中国ESP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协办。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美国查普曼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从事跨文化交际、外语教育、外交外事等领域教学与研究的中外专家学者200余人济济一堂,以“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主题展开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大会会场
5月28日,研讨会开幕式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大外校长刘宏教授,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分别致辞,开幕式由大外英语学院院长常俊跃教授主持。刘校长在致辞中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大外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孙有中教授代表学会,向跨文化交际学会第十二届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代表学会,向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领导、英语学院领导以及会务组周密的安排和精心的设计表示诚挚的感谢。
孙有中会长致辞
会议期间,大连外国语大学孙玉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贾玉新教授、美国查普曼大学贾文山教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Fred Dervin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和大连外国语大学常俊跃教授分别就“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下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建构21世纪外语教育的全球范式、新型全球化与中国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等进行了主旨发言。孙玉华教授认为: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下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过程中要注意发挥语言作为区域一体化人文交流组织要素的整合功能;建立并利用好各种国际性合作平台;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贾玉新教授对Byram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跨文化范式和Risager的跨越国家范式进行了思辨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当代新儒家所重新诠释、重新获得生命力的儒家“人类宇宙”观为框架,为实现命运共同体和培养全球公民的外语教育建构全球范式。贾文山教授论证了“一带一路”跨国平台开启的新型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推动跨文化交际学和跨文化沟通学的创造性融合,进而回答了如何打造中西跨文化课程体系以适应正在走向中西创造性融合的当代中国文化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Fred Dervin教授对跨文化的概念进行明晰的界定,指出目前学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误解,并指出跨文化交际应该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孙有中教授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跨文化教学原则、外语类专业的新使命三方面阐述如何有效提升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并建议外语类专业必须建设高质量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把跨文化教育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和每一个教学环节。常俊跃教授在介绍大连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全新课程体系探索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课程改革实践的成果、产生的影响,反思了我国背景下的内容依托教学实践,提出了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的理念与方法(CLIA),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语言能力、专业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与会专家学者还分为五组,就“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合作中的跨文化交际”、“多语种外交外事人才培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跨文化交际与文学、语言学和翻译研究”、“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专题发言及讨论”等五个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主旨发言视野开阔,小组发言积极踊跃,既彰显了多视角、多文化、多领域的特点,又实现了多样化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统一。
本次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外语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多语种国际化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际需要”为目标,聚集国内外多语种跨文化交际教学及研究的专家,交流和分享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展望该领域发展前景,为建提升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撰文:吕春媚)
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与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常跃俊教授合影